《负荆请罪》属于成语故事,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解析:
廉颇由于蔺相如位居其上,心怀不满。后来明白蔺相如的苦心后,身背荆条上门请罪,两人结成了生死之交。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领导人应该识大体,顾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知耻近乎勇。耻之于人大也,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亦是国家世界安定祥和之要机。”常人犯错在所难免,犯了错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要有知错、认错、改错的勇气和决心。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廉颇是赵国的大将军,蔺相如则是赵国的宰相。因为某些原因,廉颇对蔺相如产生了不满,并扬言要羞辱他。蔺相如得知后,为避免冲突,总是回避与廉颇见面。
然而,蔺相如的门客们对此感到不平,认为蔺相如太过软弱。于是,蔺相如向他们解释:“我之所以容忍廉颇,是因为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如果我们两人内讧,那么赵国就会受损。”
廉颇得知这番话后,深感羞愧,于是他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从此,他们二人重归于好,共同为赵国效力。
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和胸怀,也展示了廉颇的勇气和诚实。它教导我们,为了大局和整体利益,有时需要放下个人的骄傲和恩怨,寻求和解和合作。
负荆请罪的人是廉颇,请罪的对象是蔺相如。这句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是赵国的文臣,多次与秦国交涉,为赵国解决了很多重大问题,赵王封他为上卿;级别位于劳苦功高的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得知此事,非常愤怒,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处处忍让,并告诉手下人原因:自己不是怕廉颇,而是怕将相失和,让秦国有机可乘,那就对自己国家不利了。廉颇知道了这番话,感到十分羞愧,忙脱掉一只衣服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去蔺相如家请求他的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