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是一则源自《韩非子·五蠹》的成语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在田边的树根旁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从此他便放弃耕作,每天守在树根旁希望再得到兔子,结果导致庄稼荒废,再也没有得到兔子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比喻告诉人们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来获得成功,而应该脚踏实地,勤奋工作。
注释如下:
1. **守株**:守,即等待;株,指树根。这里的“守株”指的是农夫在树根旁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的行为。
2. **待兔**:待,即等待;兔,指野兔。这里的“待兔”指的是农夫希望再次不劳而获,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的行为。
3. **偶然**:指不经常发生的事情,或者是不可预测的事件。
5. **荒废**:指土地、事业等因无人管理或不努力而变得荒芜、衰败。
6. **勤奋**:指努力不懈,持续不断地工作或学习。
7. **脚踏实地**:比喻做事实事求是,不抱幻想,认真努力。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们理解,成功往往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不能期待不劳而获的好运。这个道理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 需要结合孩子和家庭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2 一般来说,适合去人口相对集中、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比如一线或二线城市。
《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守株待兔的故事:一个农夫发现自己的株非常结实,就劳心劳力地守在树旁边等待它结出更多的果实,但是他等啊等,始终没有等来更多的果实,反而错过了抓兔子的良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是一种懒惰的心态。我们不能总是等着机会从天上掉下来,需要主动寻找和把握机会。只有付出努力,积极进取,才能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要止步不前地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