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算控制:财务部门会核对采购订单是否符合公司的预算计划和财务政策。他们会审查采购金额是否在预算范围内,以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采购款项。
2.价格合理性:财务部门会对采购价格进行评估,确保其合理、公正,并与市场价格相符合。他们可能会要求提供报价单、比价分析或其他相关文件来支持采购价格的合理性。
3.供应商信用:财务部门可能会审查供应商的信用状况和支付能力,以确保采购交易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会要求提供供应商的信用报告或其他相关信息。
4.合规性:财务部门会确保采购活动符合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他们会审查合同条款、发票等文件,以确保合规性。
5.内部控制:财务部门会关注采购流程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他们可能会要求提供相关的审批文件、采购申请单等,以确保采购活动经过了适当的授权和审批。
在签署意见时,财务部门通常会在采购审批表单或相关文件上注明审批意见和签名。他们可能会写上类似于"同意采购"、"采购金额符合预算"、"价格合理"、"供应商信用良好"等意见。
采购与财务对账是一个相互协作的过程,主要目的是确保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往来账款正确无误。以下是采购和财务对账的一些建议步骤:
1. 采购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这些数据包括采购订单、发货单、收货确认单、发票等。
2. 采购部门将整理好的数据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核对。财务部门会计对供应商提供的对账资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资料完整、合规。
3. 财务部门根据采购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账务处理,包括录入应付账款、核对发票金额、汇率、支付金额等。
4. 财务部门将账务处理结果反馈给采购部门,双方进行对账。对账过程中,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要逐一核对采购订单、发票、收货确认单等数据,确保双方的账款数额一致。
5. 如果在对账过程中发现账款不符或存在差异,采购部门和财务部门需要共同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可能包括与供应商沟通、补充完善对账资料、调整账款等。
6. 对账完成后,双方需签署对账单,以示确认。对账单应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阅。
7. 定期进行对账,确保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账款情况始终清晰明确。这有助于防范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保障公司利益。
总之,采购和财务的对账过程需要双方密切合作,共同确保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账款准确无误。对账工作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内部风险防范的关键手段。
1、审查材料采购计划及合同的内容是否合理合规。
2、审查购进材料验收凭证的手续是否健全。
3、审查材料采购的成本是否按实际成本计价。
材料采购审计对被审计单位材料采购计划及合同的合法合理性、凭证手续的完整性以及材料采购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所开展的审计监督工作。通过有序开展材料采购审计工作,有利于促进被审计单位材料采购系统的完善,提高被审计单位材料采购业务的效率,从而一定程度上确保被审计单位材料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