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在她的作品《童年杂记》中,对童年有着独特的描述。她认为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她回忆了她的母亲、父亲、祖父、舅舅,老师以及她周围的人,这些人都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她的思想和感情得到了正常、健康的成长。这些美好的记忆,使她对人类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同时,冰心也描述了她的母亲是一个温柔而安静的女人,她的生活非常恬淡,不是做家务就是看书。而冰心的童年记忆也与母亲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她描述了母亲因身体瘦弱而常常头痛、吐血,这使得她对母亲的记忆更加深刻。
总的来说,冰心的眼中,童年是充满了真实与梦幻的美好时光,是充满了爱与关怀的成长过程,是充满了回忆与感慨的人生阶段。
《繁星·一五》是冰心的一篇散文,文章中主要倡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以及要时时刻刻充满希望和信念。文中以一颗闪烁的星星为比喻,表现了人生的珍贵与短暂,每个人都应该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不要被繁琐的日常琐事所消磨。文章最后表达了要珍视这颗“星星”的残缺和光辉,就如同我们所拥有的每一个机会与美好的瞬间一样。因此,冰心想要告诉我们,要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每一个“繁星”,让自己的一生充满希望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