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玄武岩质火星陨石:主要由单斜辉石(易变辉石和普通辉石)及斜长石(冲击产生的玻璃或熔长石),具辉绿结构,橄榄石缺失;表明它们是岩浆结晶而成的晶体。许多玄武岩质火星陨石含堆积的辉石,并成叶状构造,认为它们是由表面岩脉或熔岩流中晶体的堆积作用而成。但有一些玄武岩质火星陨石的斜长石含量较高。
2、二辉橄榄岩质火星陨石:为主要含镁的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及铬铁矿堆积岩,并以包裹橄榄石(及铬铁矿)的镶嵌易变辉石为特征,有细粒氧化铁橄榄石、易变辉石和普通辉石,熔长石为以后的填隙物,其主要矿物学与早期岩浆结晶作用是一致的,具玄武岩质火星陨石的结晶顺序,所以划分为二辉橄榄岩质火星陨石。
3、辉橄无球粒火星陨石:具糖粒状的细粒或粗粒结构,主要由堆积的绿色普通辉石晶体和少量细粒填充物质中的橄榄石组成,填隙物质由斜长石、碱性长石、铁钛氧化物、硫化物及磷酸盐构成,并见有角闪石、粘土矿物碳酸盐和硫酸盐等蚀变产物。
4、纯橄无球粒火星陨石:为堆积岩,类似地球上的橄榄岩。约90%的深棕色高铁橄榄岩,5%的单斜辉石、1.7%的斜长石、1.4%的铬铁矿和0.3%的熔融包体及其它副矿物组成。
5、斜方辉石岩质火星陨石:为独特的火星陨石,堆积岩。由97%粗粒富镁的斜方辉石和少量斜长石、铬铁矿及碳酸盐组成——1984年由美国在南极地区发现的。该陨石内含有桔色的碳酸盐小玻体,其形成年龄39亿年以前,且类似地球上的纳米细菌。
据科学家测算,火星陨石中最重的一颗是在1984年在南极发现的阿拉木克陨石,它的重量达到了454.6磅(约合206千克)。这颗火星陨石是目前已知最重的火星陨石,也是人们对火星研究和探索的珍贵样本之一。它的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火星的重要线索,对于揭示火星的地质构造、大气成分和生命迹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一般呈现黑色或暗褐色。这是由于火星陨石在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经历了高速摩擦和高温燃烧的过程,表面形成了一层称为“熔壳”的黑色或暗褐色的玻璃状物质。
熔壳是由于火星陨石进入地球大气层时速度非常快,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而形成的。这种高温会使火星陨石表面的矿物质熔化,形成一层玻璃状的物质,称为熔壳。由于熔壳的形成过程中,表面的颜色受到高温的影响,因此大多数火星陨石的熔壳呈现黑色或暗褐色。
不过,也有少数火星陨石的熔壳颜色不同,可能呈现灰色、白色、黄色等颜色,这可能是由于火星陨石的成分、进入大气层的角度、速度等因素的不同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