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原理是人们总会面临权衡取舍,总是面临着抉择,面临着时间与资源的分配
接下来引出第二个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选择一种方案就意味着放弃另一种方案,机会成本的概念非常重要
第三个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是指人会尽最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理性人根据边际量来做决策
第四个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会让某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比如人们会对价格的变动有很明显的反应,这也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陈人通教授在讲授经济学原理时,经常引用各种典故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经济概念。
比如,他常提到“蜜蜂与花朵”的典故,讲述蜜蜂通过采蜜帮助花朵传粉,促进植物生长,而花朵则提供蜜源,双方互利共赢。这个故事生动诠释了市场经济中的互利合作原则。此外,陈教授还常引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鲁滨逊自制工具、自给自足的例子,来阐述经济学中的自给自足与分工合作的概念。这些典故使经济学原理更生动易懂,深受学生喜爱。
1. 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等基本概念,市场与价格形成的机制,生产与成本、企业理论等。
2. 宏观经济学基础理论:国民经济总体均衡分析、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等问题,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等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与分析。
3. 国际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贸易、汇率与汇兑市场、金融市场等。
4. 生产要素理论: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在经济中的作用和价值。
5. 行为经济学理论:个体、企业、市场等行为主体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