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午适当地将覆盖的薄膜打开一点透透气(只能从旁边拉开一点),一个多小时候,再盖上。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原则。
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的原则。
水稻苗床湿度过大晚在中午的时候进行通风。
水稻苗床土壤湿度过大应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的原则。
原则上不浇水,床土保持旱育状态。棚外最低温度低于8℃,采取昼夜保温措施,棚外温度15℃开始通风炼苗,昼揭夜盖。出苗80%时,撤掉地膜,增加光照,促进绿化。
通风降湿,开沟降低地下水等等。
水稻苗床土壤湿度过大,进行有效通风,增加光照,开沟降水。
水稻苗床土壤过湿在中午的时候通风,增加光照。
以下是水稻苗床水床的制作方法
苗床选址:应选择土壤肥沃疏松、排水灌水方便、背风向阳的地段,可以选用以前的水稻田,或小麦、油菜田等。不宜选择玉米田,以防残留药剂的影响。
秧田底肥:秧田翻耕前,苗床亩施农家肥或土杂肥6000斤左右,加优质有机肥100-200斤,三个15氮磷钾均衡型氯化钾复合肥30-40公斤,硫酸锌2斤,全田均匀撒施。也可以选用水稻育秧专用肥施撒。
整地:秧苗苗床的土壤要深耕细耙,使土肥成分混合均匀,另外田要整平一致。颗粒大小均匀一致,利于泡田。
播种:播种前1-2天上水浸田,并找平床面。床面水分下渗无泥浆时,精细播种,拌籽入泥,播后用铁锨轻踏谷,使种子和苗床泥面持平。然后再用干燥过筛细土或1∶2过筛腐熟粪土覆盖种子0.7-1厘米,利于种子扎根出苗整齐。
水稻苗床返浆是指在水稻幼苗长出一两片真叶后,将水抽走,以干燥的方式使水稻植株更加牢固地生长在泥土上的技术。此技术可以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实施方法如下:
2.排水:将苗床中的水全部抽出,让苗床表面露出。
3.晾晒:在晴天下,让苗床表面晒干,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
4.回水:当苗床表面土壤干燥时,利用小型勾轮搭配轮胎轴等工具将水灌入苗床,让水稻根系重新吸水并生长。
5.按时追肥:返浆后,需按时给予水稻追肥,保证水稻的生长和开花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