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的家世的确显赫,他的父亲叫刘统勋,历经康、雍、乾三朝,在康熙末年中举,然后在雍正初期考中进士并供职翰林院,成为南书房行走,接着又成为上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虽然不是什么官职,但是却是皇子的老师,教出的学生是有可能会成为国君的,由此可见其地位是何等的尊崇。而刘统勋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还是皇子的弘历结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随着弘历即位,刘统勋就开始了如同火箭一样的升职速度
刘墉巧解夫字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和学识。在这个故事中,乾隆皇帝提出了一个关于“夫”字书写的问题,刘墉则根据不同情境,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他认为农夫的“夫”应先写土字再写人字,因为农夫是挖掘土地之人;轿夫的“夫”则应该先写人字再写两横,表示他们是扛着两根竹竿的人;而孔夫子的“夫”则是天字出头,表示其地位崇高、知识渊博。这样的解答不仅巧妙回应了乾隆的问题,也体现了刘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