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要点:
(1)温度一定
(2)饱和溶液
(3)溶剂100克
(4)单位是克
所以溶解度要点记住四个字:温,饱,百,克
设溶液质量为m 溶解度为S 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溶液密度为p
M为溶质摩尔质量/。
c=溶质物质的量/溶液体积
溶质物质的量=m*w/M
溶液体积 =m/p
整理得到c=(mw/M)/(m/p)
再整理 c=pw/M
但由于密度单位为g/cm3 而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为了统一单位 c=1000pw/M
如果在已知溶解度的饱和溶液中 可以得到w=S/(100+S)
把w带入c=1000pw/M中,
c=1000pS/[(100+S)M]
注:c的单位是mol/L p的单位为g/cm3 S单位是g。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m(溶质)/ m(溶剂) = s(溶解度) / 100g (溶剂)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s/ (100g +s)] * 100%。
溶解度的符号是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溶解度的变化原理:
气体的溶解度大小,首先决定于气体的性质,同时也随着气体的压强和溶剂的温度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
氨气易溶于水,是因为氨气是极性分子,水也是极性分子,而且氨气分子跟水分子还能形成氢键,发生显著的水合作用,所以,它的溶解度很大;而氢气、氧气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在水里的溶解度很小。
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点对气体来说没有例外,因为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容易自水面逸出。
1、卸甲水:将卸甲水倒在粘住部位,慢慢擦拭直至胶水消失;
2、机油:假如你没有卸甲水,你可以用机油代替擦拭
3、沐浴露:用温水泡过之后再用沐浴露清洗,也能洗掉强力胶
4、三秒胶清除剂: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就是使用三秒胶清除剂,据说它是强力胶最大的克星;
5、肥皂水浸泡:不要用力掰开手指,应该将手指放入温热的肥皂水中浸泡,然后再慢慢掰开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