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和被朱棣赐姓为郑,主要是因为他追随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并在郑村坝一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为了嘉奖他的贡献,用软笔写了一个极大的“郑”字,因此马和被赐姓为郑,此后更名为郑和。
需要注意的是,朱棣只是给马和赐了个姓,而不是赐的国姓。因此,马和改名为郑和,而不是朱和。
此外,赐姓在古代是一种荣誉和表彰,代表着皇帝对臣子的信任和器重。郑和作为明朝的杰出航海家和外交家,他的赐姓也体现了他在明朝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马周在贞观十一年上疏陈时政的原文中,主要表达了对前代王朝兴衰的观察和对当时政治的建议。以下是一些原文及注释:
1. **臣历睹前代**:马周回顾了历史上的夏、商、周以及汉朝,强调了这些王朝之所以能够传祚相继,是因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
2. **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这里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王朝,说明它们都曾经拥有过天下,即统治过整个国家。
3. **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这里指出,这些王朝的传承时间长短不一,但都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多的达到八百多年,少的也有四五百年。
4. **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马周认为,这些王朝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们积累了德行和功绩,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5. **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马周提到,即使在这些王朝中出现了不贤明的君主,但依靠前代明智君主的遗德,国家才得以免于灾难。
6. **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马周建议,对于政治和教化的改革,应当在问题出现之前就进行,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后才后悔。
7. **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他强调,如果等到变故发生后才想要改正,那么就已经没有益处了。
综上所述,马周在其上疏中不仅回顾了历史,还提出了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建议,强调了及时修政教的重要性。
我想你说的是“马和驴有相近的寓言”,下面为你介绍一则与马和驴相关,且寓意相近的寓言:
《马和驴》:一匹马在路上炫耀自己的精美马具,却被背上沉重货物的驴问:“你负担过重时,会怎样?”然而,战争爆发后,马被迫背负更多的装备,最终疲惫不堪地感叹:“还是驴聪明啊!”
这则寓言与马和驴的其他寓言有相近之处,它们通常都包含以下寓意: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忽视短处。
2.不要盲目炫耀或自满,要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价值。
3.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同的角色和能力可能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
这些寓言通过马和驴的故事,传达了关于自我认知、谦虚、合作等方面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