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中的谷氨酸钠成分在120摄氏度的时候即会发生质变,形成有害物质。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这也是鲜味的来源。谷氨酸钠在超过120℃时,容易转变成焦谷氨酸钠。所以,在加热食物的时候,不建议长时间加热味精,也不建议在食物温度很高的时候放味精,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
味精谷氨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它由味精和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 and Sodium Inosiniate,简称MSG)混合而成。味精是一种白色粉末,化学名称为谷氨酸单钠盐,主要由谷氨酸异构体和钠盐组成,具有增强味道、改善食品口感的效果;谷氨酸钠则是嘌呤核苷酸的一种,主要存在于肉类、鱼类、菇类中,与味精一起使用,可以起到协同增强食品口感的效果。
味精谷氨酸钠是现代食品工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调味剂和增香剂,使用该添加剂可以使食品更加可口、鲜美,但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质疑。由于市面上的食品添加剂混杂不清,很难控制添加剂的含量和纯度,如果过量或长期摄取,可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食品选择上应当谨慎,尽量选择不添加或添加量较少的食品添加剂。
味精在菜快熟时或者出锅时加入最合适。这时菜的温度大约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如果要是在高温时加入,温度超过120℃的时候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变成焦化的谷胺酸钠,焦化的谷胺酸钠是没有鲜味的,它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味精还会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