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经是中国元代文章家、诗人,也是金元时期著名的大儒。他的主要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述:
1.政治成就:郝经作为政治家,反对“华夷之辨”,推崇四海一家,主张天下一统。他曾在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北上应召,成为忽必烈潜邸旧侣之一,并上书条陈军国大事民间利病数十事,备为顾问,优礼相待。在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他随忽必烈南下伐宋,作《东师议》,劝说忽必烈以修德养兵为务,等待宋之开衅。
郝经(1223 年-1275 年),字伯常,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县)人。金朝亡后,郝经的父亲郝天挺投降蒙古,郝经也被蒙古将领带至蒙古汗国的首都和林,窝阔台汗任命他为翰林侍读学士。1260 年,忽必烈即汗位,郝经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参与了忽必烈攻打宋朝的军事行动。
郝经在历史上的主要功绩是在忽必烈即位后,奉命出使宋朝,要求宋朝履行蒙古汗国与宋朝达成的和议,即宋朝向蒙古汗国缴纳岁币,并承认蒙古汗国对中原地区的统治。郝经在南宋境内被扣压了 16 年,但他始终忠于自己的使命,拒绝了南宋政府的多次劝降。
郝经的被扣压也导致了蒙古汗国与宋朝之间的关系紧张,最终引发了忽必烈对宋朝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即忽必烈灭宋之战。郝经在被扣押期间,还著书立说,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对历史的看法,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